发布时间2018-05-27 | 点击率:
5月24日,中冶赛迪电气团委组织员工开展了《古琴音乐与中医养生》文化沙龙,本次活动邀请了华儒国学馆馆长唐蔼倩女士作为主讲嘉宾,为员工讲述古琴音乐与中医养生的奥秘。
古琴和中医蕴含共同的哲学——天人合一,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古琴也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二者息息相通。古琴与中医都讲阴阳平衡。东汉《太平经》运用阴阳学说解释音乐的起源和养生意义,认为音乐的发展是顺应宇宙万物阴阳相生、动静相应规律的。对音乐的阴阳之理,可诠释为:高为阳,低为阴;大调为阳,小调为阴;强为阳,弱为阴;刚为阳,柔为阴;金革之声为阳,丝木之声为阴等。音乐养生,恰是针对机体阴阳偏胜偏衰的属性,用音乐的阴阳属性来补偏救弊,从而协调阴阳平衡。
古琴音色可用“中正和平”、“清微淡远”两句来总括。平和清雅的古琴曲通过人耳接收,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和经络,协助身心协调,使机体健康、有序的在生命轨道上运行。而中医“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概念。老子说:“致虚,恒也;守中,笃也。”这里的“中”指境、身体的平衡。中医的“阴平阳秘”、“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阴阳平衡健康观和古琴音乐有内在的相通。正因为古琴以天人合一和阴阳平衡为基础,长久以来为国人修身养性、怡情疗病钟情,德音雅乐化人于无形。
本次沙龙使大家从古琴的基本结构、古琴基本指法、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古琴与诗词、古琴与五脏的关系和古琴的养生保健作用等方面学习了古琴文化内涵和中医养生内涵,丰富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员工的文化修养。